0371-53396882
0371-66240318
音乐是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作曲者正是通过作品中的音高、节奏、强弱、速度等不同对比手段的组合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思想情感的。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除在音高、节奏、速度等方面由作曲者组织定型的情况下,表演者还要根据个人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通过控制乐器的响度、音色等方面的对比进行再创造,来向听众传递这类情感信息的。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是否具有在触键方面对力度运用的控制能�(包括对音色的控制),是能否在演奏中轻松自如地驾驭这门乐器,去充分表现作曲家所希望表达的音乐形象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钢琴教学活动中,紧张与放松已成为课堂日常用语。老师在上课时,往往不厌其烦地提醒学�"这里不能紧张"�"那里要注意放�"。对于一般初学者来说,要真正体会与理解什么是"紧张"(请注意这里是带引号的,不是一般意义的紧张),什么是"放松"( 这里也是带引号的,也不是一般意义的放松),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这一名词,已远远超出一般生活中所使用的含义�
钢琴从结构上来看与其它弦乐器的结构有它不同的特点,它不同于可以连续振动的弓弦乐器(例如二胡、提�)。当我们在钢琴上触键后,琴锤随即离开静止位置去撞击琴弦,并依靠弦的反作用力回到静态位置,此时即使手指不离键也不能保持声音的持续强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向琴键用力,就形�"多余劳动"�
"多余劳动"部分存在于触键前后三个阶段之中:
一、触键之前:在触键的准备阶段,需要积攒力量来为触键作准备,这是必要的。而初学者往往由于节奏感不强,缺乏内在的功底,过早的起手或抬指在空中等待,出现过长时间的紧张准备状态。过早的积累力量就会形成多余劳动�
二、触键瞬间:触键的瞬间需要迅速的释放力量,没有这种必需的加速力量,琴键是无法加速离开静态位置去撞击琴弦的。形成这种力量是肌肉"紧张"运动的结果,�"必要劳动"。肌肉运动的不同紧张度,产生不同的响度。在此期�"多余劳动"主要有二方面的表现:一是音乐表现中响度对比方面的:如作者要求某一和弦�PP的力度来演奏,而我们却�mf,甚至用f的力度来演奏;该是渐弱的乐句却用同一力度演奏,这不仅破坏了音乐情感的准确表达,而且还浪费了人力。另一种是音色对比方面的:对钢琴触键的力度控制,除了应音响强度对比的需要外,也是与钢琴音色的控制相对应的,即一定的力度能得到一定音色。通常情况下,往往是由于触键时用力过度,造成音色粗糙而产生不谐感。这二方面的过力触键都是属于不必要的多余劳动�
三、触键之后:钢琴的琴弦在瞬间击弦之后就迅速回到静态位置,因此在触键之后如仍然保持或加强触键时的力度就成为多余的劳动�
以上三种所谓的多余劳动,就是一种不必要的肌肉紧张,正是所谓的错误触键方法。这种不必要紧张的长期积累,往往是造成肌肉内乳酸过多积沉,新陈代谢滞缓所引起的肌肉红肿、痉挛等职业疾病的主要原因�
当触键方法正确时,起手后所有指关节及腕关节在一般情况下处于松弛状态,此时肩关节却处于紧张状�;弹下后肩关节在一般情况下处于松弛状�(需弱奏时例�),此刻所有指关节及腕关节为了支持手臂的重量能迅速传递达到指端而正处于紧张状态,而没有用到的指应该处于放松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的连奏,往往显得轻松而有力,没有多余的劳动�
/tOyJdfcXWV6WLz6pzpweg/gJNMF3/FS39Azm9jjYVpS9jmhenCoWL/qQbOXotpvUKGBWTBOZaaleyK1K7ylD64T5W8kAjPtjO7lSler3zXF5CATH0F2c4U2cQhqiRz56Knct4vQi5c=
从上述的正确触键过程中可见,在同一时刻中既�"放松"又有"紧张"的存在。这�"紧张"属于"必要劳动"。又可见,教学中要求学生避免的紧张,实际指的�"多余劳动"方面�